無論你是谷歌/百度SEMer還是信息流廣告優(yōu)化師都應該聽說過A/B 測試,經常也會遇到過一些問題,不知道結果如何,而不敢冒然行動,單就運用在推廣上,A/B測試就有很多用途,不說此法有多精確的預測結果,但至少可以給予一定指導方向,也在避免了在群里時不時拋出“XXX產品怎么樣?效果好嗎?”等疑問,也許群里有人會回答你他們的使用效果,但那時別人的不是自己。所以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怎么知道適合自己呢?A/B test 就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了!
A/B test在很多領域行業(yè)都有其對應的用法,本次小編僅以百度競價推廣作為例子,為各位童鞋總結整理在SEM推廣中,遇到未知效果時,如何入手,谷歌關鍵詞競價廣告也是同理。
A/B 測試是什么?
這個問題就拿落地頁面來舉個例子,
某同一類型的關鍵詞分別放A和B兩個落地頁,這同一類型關鍵詞可以是同賬戶,同計劃下不同單元中,也可以是同賬戶,不同計劃中,或者是不同的賬戶中,在其他條件都一致的情況下,比如,預算、推廣時間段、排位(可能有童鞋會有疑惑,排位怎么相同,這個很好解決,先后上放不同的A、B落地頁的關鍵詞上線推廣即可,比如前5天放A落地頁的關鍵詞,后5天上放B落地頁的關鍵詞上線推廣)
統(tǒng)計這兩個落地頁的轉化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放B落地頁的轉化率為30%,放A落地頁的轉化率為12%,如果測試中流量足夠大的情況下,便可以判定B落地頁勝出,后期次類關鍵詞落地頁參照B落地頁制作即可維持一段時間,直到效果下降。
如果感覺自己的創(chuàng)意夠豐富,可以繼續(xù)測試C落地頁,與B落地頁進行A/B test。直到感覺滿意為止。
注:雖然 A/B 測試名字中只包含 A、B ,但并不是說它只能用于比較兩個方案的好壞,事實上,你完全可以設計多個方案進行測試,“A/B 測試”這個名字只是一個習慣的叫法。
A/B test 的可靠性
A/B測試其實是一種“先驗”的實驗體系,屬于預測型結論,與“后驗”的歸納性結論差別巨大。A/B測試的目的在于通過科學的實驗設計、樣本代表性、流量分割與小流量測試等方式來獲得具有代表性的實驗結論,并確信該結論在推廣到全部流量可信。
A/B test 能測試什么?
一般來說,凡是和轉化相關的都可以進行A/B測試。可以比較兩個廣告哪個點擊率更高,可以比較哪個著陸頁面轉化率更高,可以比較哪創(chuàng)意轉化高,可以比較百度新出的那個商業(yè)產品好等等,總之在測試之前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找到對某個轉化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機會。
1.如何分散風險
但凡變動,必然有風險。除非當前的情況為零或者為負數(shù),你可以大膽的改變外,其他情況的變革,可以選擇把所有的流量一分為二,也可以選擇拿出隨機的十分之一流量去嘗試新的變動。兩者的優(yōu)點缺點同樣明顯。前者可以更快得出結果,而后者更加安全。選擇A/B測試的范圍要在可控可承受損失的安全邊際之內。
2.由宏觀到微觀
還拿著陸頁來舉個例子,我們對頁面的布局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選擇。
如果目前我們有的是一個馬上注冊按鈕并且用戶點擊后開始填相關資料,而在新版本中我們可以直接把注冊表單放到著陸頁中呈現(xiàn)。
等這個測試結果出來了,我們再考慮在頁面上測試按鈕形狀,文字文案等細節(jié)的東西。
因為細節(jié)的東西很多,但是對轉化率的影響并沒有整體性的變化帶來的影響那樣強烈。
以著陸頁為例,由影響強到弱排出這樣一個測試的優(yōu)先級(僅列出部分項僅供參考):
a.頁面顏色和按鈕顏色
b.頁面布局(第一屏布局,寬度,長度,內容重心)
c.Call-to-Action位置
d.主照片選擇
e.是否放置視頻
f.頁面標題文案
g.按鈕文案
經過幾輪測試一個較優(yōu)的方案就明了。做競價一定得細心,可能某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結果出現(xiàn)偏差。
A/B測試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在做A/B測試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測試用例的一致性。倘若我們對兩個版本使用不同成分的測試源,得出的結果往往不能讓人信服。
舉個例子,原版產品詞排名第一,新版產品詞排名靠后(排位不同);原版計劃在工作日投放,新版計劃在周末測(時間段不同)。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最好兩個版本隨機進行。換句話說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來源,不同的版本。也就是保持唯一變量。
A/B測試時長應該是多久?
測試時間 一般結合推廣預算分配,如果有充足的預算,投放到測試上流量獲取就相對就會對,數(shù)據(jù)量基數(shù)大,得到的預測結果相對就會越精準,測試時長就相對的可以縮小,而如果預算有限,根據(jù)自己對結果預測的程度,靈活的調整測試時長。
谷歌/百度SEM推廣實際可以用A/B 測試有哪些?
①渠道的轉化效果
同賬戶物料(包括但不限于關鍵詞、創(chuàng)意、落地頁)、同時間段、同地域、同排位,但這里因為各個渠道(百度、好搜、搜狗、神馬)占有的市場份額不同,可能對測試結果有點影響。
②同渠道的商業(yè)產品轉化效果
比如,百度的閃投,做之前和做之后效果轉化如何,如果效果可以,可以繼續(xù)投放;
又如,好搜的鳳舞,做之前和做之后效果轉化如何,如果效果可以,可以繼續(xù)投放;
再如,搜狗的皇冠樣式等。
但凡渠道出新品,都可以在A/B test原則下進行測試
③同渠道不同賬戶的效果
有時可能有些童鞋的在同一個渠道開了好幾個戶,但這些戶轉化不一定都好,雖然有時候每個戶的物料相同,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測試,分別以10天為一個周期,分別對不同的戶進行投放測試,看轉化結果那個好,后期分配預算時,多分配些。
④同渠道同賬戶各個維度的轉化轉化效果
不同的計劃(可能是按照產品/服務分的計劃,這樣就可以測試不同產品/服務的轉化效果)、在細分下去的不同單元(可能是產品型號或者服務種類轉化效果),關鍵詞,落地頁,創(chuàng)意等
以上內容僅供各位谷歌/百度SEMer和信息流廣告優(yōu)化師們參考,至于利弊危害已在文章中說明,如果你想測試,請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投放測試。